科学技术奖丨星河为炬照核峰

——记2024年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青年创新人物罗文

发布时间:2025-11-11    来源: 文图由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提供

当湘江畔的灯火渐次熄灭,南华大学核能技术实验室的荧光却始终与星辉交映。凌晨三点的走廊里,一个清瘦身影仍在调试着实验室仪器设备——这正是“放射性测量与防护技术”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罗文教授。十余载如一日,这位40岁的青年学者以青春之我书写奋斗篇章,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攀登,用坚守与执着诠释了对核科技创新研究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1762823139280438.jpg

赤子丹心:从红色热土到核能前沿

在革命老区邵阳出生成长的罗文,自幼便将家国情怀刻入基因。2002年考入南华大学时,他在笔记本扉页写下:“愿作核工业战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在校担任“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期间,他带领团队复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点火装置模型,这个经历让他深刻领悟: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强核报国的种子也悄然在心中生根发芽。

本科毕业后,罗文凭借优异的成绩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确立了激光康普顿X/γ源的研究课题,开启了辐射源产生及其应用开拓的科研征途。研究生期间,他深入开展了斜入射布局下的激光康普顿散射(LCS)光源研究。面对激光和电子时空同步、强干扰条件下的单光子探测等关键科学问题,他不断优化实验参数,探寻最优解决方案,最终成功探测到30keV的LCS单能谱。同时,他发展了一套四维( 三维时域和一维频域 )蒙特卡罗模拟程序,对国内首台准单能的伽马束线站SLEGS的性能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模拟研究。这些工作为SLEGS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评价。在科研工作中,罗文始终表现出极高的敬业精神。他参与师兄的博士论文实验时,连续100个小时坚守现场,分析实验数据、开展探测器调试,助力完成了轻核极化率的高精度测量工作。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科研能力,也更加坚定了他投身核科学事业的信念。

1762823156200659.jpg

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科研征途:破晓之光的求索者

2011年,罗文博士毕业后放弃了上海的优越条件,应邀在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核技术研究室担任讲师。2012年,完成在国防科技大学的任务后,罗文决定回到母校( 南华大学 ),这是他出发的地方,也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得益于雷厉风行、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罗文在职业生涯中迅速成长。博士毕业五年,他主持获批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在28岁时被评为副教授,其在医用同位素全光产生和长寿命核废物高效嬗变方面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随着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罗文凭借着对学术前沿的敏感性,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超强激光驱动正电子源的前沿研究。

为了进一步拓展国际学术视野,罗文在2015年至2017年两次踏上欧洲留学之路,分别在欧洲极端光设施—核物理部(ELI-NP)和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开展博士后和访学研究。在ELI-NP,他利用自主研发的程序,模拟并评估了基于光核反应产生99Mo/99mTc、225Ra/225Ac、186Re和64Cu等医用同位素的潜力,并合作完成ELI-NP装置的工程设计报告。由于表现优秀,聘期结束时,ELI-NP的人事主管承诺提供长期研究员岗位,希望罗文能够继续留下工作。然而,罗文毅然拒绝了ELI-NP抛出的橄榄枝,选择回国继续投身教育和科研事业。他曾说道:“在国外,我认识了一些优秀的科学家,开阔了科研视野,但也愈加清晰地感受到国内的研究条件已经可以与国际一流水准相媲美。”两年的欧洲研学,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更激发了他的使命感,他决定将海外学识的种子撒播在祖国的沃土上。

回国后,罗文在南华大学创建了光核物理及其应用团队。团队长期围绕医用同位素全光产生和长寿命核废物高效嬗变等关键科学问题,研发了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核反应模拟程序,成功解决了现有蒙特卡罗程序在模拟光核激发、光核裂变等方面的局限,提出了新颖的放射性同位素全光产生方案和长寿命核废物高效嬗变路径,演示了通过强流激光加速质子高效产生同质异能素的实验可行性。这些研究成果为医用同位素的全光产生、长寿命核废物的高效管理等重大应用开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有力推动了先进核能技术的高效利用。

通过多年的深耕细作,罗文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湖南省芙蓉青年学者、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科技创新类)、湖南省121创新人才等人才计划;荣获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青年创新人物、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湖南青年五四奖章等奖项;在学术界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并担任多个学术职务,包括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理事、全国高能量密度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束流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强激光与粒子束》编委、《核技术》青年编委等。

1762823192681523.jpg

罗文团队合影

薪火相传:实验室里的春风化雨

罗文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倾注大量心血。他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跨学科合作,开拓学生创新视野。他常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横向课题,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扩展学术视野。在他悉心指导下,多名研究生解决核能与核技术领域的技术难题,逐渐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青年骨干。至今,他指导的硕博士生已超30人,10余名学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省优秀毕业论文。

学生小刘忘不了2015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因为暑期留校学习没住处,罗文老师腾出家中房间为新进课题组的刘同学提供住宿,让她安心投入学术研究。在罗文老师的帮助下,刘同学勤奋刻苦,最终顺利进入国内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罗文的影响和帮助始终贯穿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罗文教授对待学生态度既严谨又充满关怀。他对学术要求严格、治学态度严谨,同时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倾听学生困惑与想法,帮助他们克服学术和生活中的困难。”这是同事李小华对罗文的评价。

当被问及科研的秘诀,这位总爱引用居里夫人名言的年轻学者微笑着:“我们不该虚度人生,应该能够说:我一直在做我喜欢做的事。在核能领域,这句话应该加上一个状语——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21号六层

电话:010-56971705 ; 010-56971702

传真:010-56971700

邮箱:cnea@org-cnea.cn   京ICP备1600872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073号

网站技术支持:中科服